仙明道論壇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仙明道論壇

九玄太乙开启崭新天地 最原始,最真正的华夏仙风。
 
首页首页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搜索搜索  注册注册  登录  

 

 題: (2116)汉朝大焚书大篡改

向下 
作者留言
XZkekeh




帖子数 : 247
注册日期 : 14-03-13

題: (2116)汉朝大焚书大篡改 Empty
帖子主题: 題: (2116)汉朝大焚书大篡改   題: (2116)汉朝大焚书大篡改 Empty周三 五月 07, 2014 10:37 am

xianzhen

帖子 2540
註冊 2013-5-22
用戶註冊天數 350
發表於 2013-7-30 19:57

美国汉族博士后教你看世界(2116) 汉朝大焚书大篡改

原版老子,被彻底焚毁,

道家杨朱一脉,被彻底杀绝,书也没了。

少正卯的书,没了,

诸子百家书中“百家言黄帝,其言不雅驯”者,都被焚烧篡改了。我以前已经讲过了,

……

还有,再论“汉焚秦书”

如前所述,笔者除以先秦著作,及与秦始皇同时期的先贤著作均有存世,而惟独秦朝文档无存,从而得出了汉兴之后曾焚毁秦书的结论。本章以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完整抄录一百年前的《谏逐客书》,及“焚书令”……为据,指出至迟在秦亡后一百年的司马迁身边,仍然有秦朝文档!其后之所以不见,必已遭到焚毁无疑!为进一步说明“汉焚秦书”无假,笔者将再举一例,加以说明。

据《史记·萧相国世家》称:“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羽与诸候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疆弱之处,民所病苦者,以何尽得秦图书也。”司马迁的这段文字,不仅准确地记录刘邦进咸阳的情况,同时还告诉我们以下两条重要讯息:

第一,项羽烧咸阳而去后,刘邦手下的将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惟独萧何最及时地收集秦朝的“律令图书藏之”。

第二,之后刘邦所需要了解的情况,都是萧何根据秦国的文档上得来的。

从上述最为确凿的记录中,使我们终于明白了——项羽烧咸阳并没烧毁(也不可能全部烧毁)咸阳的全部——不仅丞相府及御史府都没烧,其中还有刘邦手下 “诸将皆争走”的“金帛财物之府”也没烧!接下来,我们先且不说刘邦手下的“将领”,怎样去“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只问:萧何收集到的秦朝大量的“律令图书”,后来怎么全都不见了!!!从而得出“汉焚秦书”,而且是专焚秦朝文档的结论,难道还不可信吗?!

秦始皇既未焚书,也未坑儒,却挨骂了两千年。汉刘邦及其子孙所犯下的毁灭“秦朝文档”的滔天大罪,却一直逃脱了正义的审判!泱泱华夏的一部秦汉史,怎么会是这样!!!


关于“汉焚秦书”及太史公作伪

为什么先秦诸子的著作,及与秦始皇同时期的先贤著作均有存世,而惟独秦朝文档无存?一部秦史(主要是秦朝史),为什么全由司马迁及西汉官吏陸贾、贾谊、董仲舒等人的文章中透析出来?据此笔者于探究中曾得出过“汉焚秦书”,而且是特别专焚“施政文书”的结论。
    
为证明汉兴时仍有大量秦朝文档存世,绝非项羽的一把火所能烧绝。者除例举秦时天下共有46郡,咸阳的文档被烧了,各郡的文档应该是存在的!此外,还可以从下述事例中证明,秦朝文档的存在,绝非无稽之谈:
第一,据《史记?萧相国世家》称:“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

试问:如果“汉焚秦书”有假,萧何收藏的“律令图书”,哪里去了?

第二,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准确记录的李斯的《谏逐客书》(共900余字),及《焚书令》(400余字),若无实物(起码也是抄誊精细的复制卷),事过100年后,他还能一字不错,一字不落的复制出来吗?然而若不销毁,这两份极珍贵的原件又到哪里去了呢?


汉朝时候,才开始说黄帝是汉族祖先
汉朝时候,才开始说汉人是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的后代,也就是蛇人。

先秦时代根本没这些说法。

究竟汉朝把我们的历史篡改到了何等程度?

汉朝大焚书篡改书远远比满清修四库毁书篡改书严重的多!
满清灭明,我们还没有都被改称满人。
秦汉灭古华夏,我们都被改称汉人了。
汉,让古华夏人集体失忆!

辛亥革命,异族满清的残暴统治被推翻,愚昧的汉人王国维跳湖自杀,为异族殉国,被现在的汉网耻笑。
汉本来并不是我族的名字,我们是被汉入侵后才被叫成汉人的。
我们华夏仙族复兴,异族汉的两千多年残暴统治被推翻,愚昧的汉网却保卫起汉来了,

被汉奴役两千多年的奴性,毕竟超过满清300年啊。

汉人割了司马迁的***,司马迁阉割了汉人的历史。
司马迁,司马迁,从埃及嫁接“迁”移了我们的历史。把我们的上古历史改成了埃及史。

司马迁的名字,竟然一语成真。

返回页首 向下
XZkekeh




帖子数 : 247
注册日期 : 14-03-13

題: (2116)汉朝大焚书大篡改 Empty
帖子主题: 回复: 題: (2116)汉朝大焚书大篡改   題: (2116)汉朝大焚书大篡改 Empty周三 五月 07, 2014 10:39 am

xianzhen

帖子 2540
註冊 2013-5-22
用戶註冊天數 350
發表於 2013-7-30 19:58

《揭开大绝灭、大西洲,黄帝即埃及米恩之谜目录》

文/赵自强

我从今天开始将逐步把我研究和考证中华文明起源于埃及,以及从埃及迁徒到中国来的历史事实和学术成果公布于世。希望学术界能够赞同或批评!
历史学是一门真实的科学,历史学应当可以切实的反映历史事实,历史学并且可以象数理化一样得到文献和文物的反复验证!因为这本书第一次做到了这一些,所以它将改变中国和世界上古历史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不科学的混乱局面!

《世界上古历史学革命系列丛书》

第一部:《揭开大绝灭、大西洲,黄帝即埃及米恩之谜》
第二部:《揭开禹积石山即胡夫金字塔之谜》
第三部:《揭开中国历史文化起源于埃及之谜》
第四部:《揭开昆仑山、西王母之谜》
第五部:《揭开复活节岛巨石人之谜》
第六部:《揭开龙即恐龙,恐龙至今存在之谜》

第一部:《揭开大绝灭、大西洲,黄帝即埃及米恩之谜》

目录

第一部:大灾变:大冰期、大火山爆发、大大陆漂移、大造山运
动、大洪水、大绝灭,以及物种人种由大变小的周期性规律
第一章:《云笈七箴》记载的12000年前的大灾变
一:校点《云笈七箴·劫运》的主要內容
二:注释《劫运》的主要內容
三:《劫运》主要內容译文
四:《劫运》主要內容研究结论
第二章:大冰期塑造了巨人、巨果和巨型动物
第三章:关于巨人的历史、孕期、寿命和生育问题
一:史前有十纪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年
二:时间越早,巨人怀孕的时间越长
三:时间越早,巨人的寿命越长
四:世界大洪水是人类寿命长短的分水岭
五:世界大洪水后,巨人百岁开始生育,寿命由此缩短
第四章:《周易》比《物种起源》和《地球表面的变动》更伟大
第五章:灾变动力是地球內部长期的热能积累
第六章:人类文明循环说可信
一:外国学者发现与进化论相矛盾的文物
二:中国学者发现与进化论相矛盾的文物
三:巨石文物是批判摩尔根、恩格斯“上古落后论”的物证
第六章:冰期古人居于今天海平面五千米之下
一:《圣经》所载“方舟”的历史真相
二:条形山脉、磁极反转、五洋深坑皆火山杰作
第七章:研究亚特兰提斯必读的古籍——《海内十洲记》
一:外国学者研究大西洲的一些情况
二:柏拉图《对话录》记载的亚特兰提斯
三:《海内十洲记》原文
四:《海内十洲记》地理考释
五:《海内十洲记》原本记载了洪水前的世界历史地理

第二部:揭开轩辕黃帝即埃及法老纳尔迈之谜
第一章:战场调色板——纪念炎黄之战之文物
第一节:史学界两种截然相反的“炎黄”观点
第二节:《史记》和传统观念对史學家的束缚
第三节:解放思想才能发现真理
第四节:文献记载黃帝率猛禽猛兽进攻炎帝
第五节:5000年前巨人和矮人产生的原因
第六节:学术界对黃帝率猛兽进攻炎帝的不同解释
第七节:产生这些争议的根原是什么呢?
第八节:埃及学家对纪念炎黄之战的文物——战场调色板的错误认识
第九节:中国历史文献和战场调色板八处吻合的地方
第二章:纳尔迈调色板——纪念黄帝蚩尤之战的文物
第一节:细石器是小人的落后文化,巨石文化是巨人的先进文化
第二节:对黄帝蚩尤巨人文化的再认识
第三节:重新探索《山海经》,将开辟史学研究新纪元
第四节:中外学者研究纳尔迈调色板的不同见解
第五节:中国文献11处和纳尔迈调色板的內容吻合
第三章:纳尔迈权标头——纪念黄帝娶雷祖之文物
第一节:中国历史文献记载黃帝娶雷祖之史实
第二节:埃及历史对黃帝统一中国的另一种记载
第三节:中埃文献文物十处吻合的地方
第四节:小结
第四章:中外“黄帝四面”、“太阳神”、“人身蛇尾神”比較
第一节:黃帝四面的意义是世界的统治者
第二节:印度文献记载的“梵天四面”
第三节:中国纪念“黃帝四面”的历史文物
第四节:印柬伊埃纪念梵天、帝释天四面的文物
第五节:梵天、湿婆、毗瑟奴与轩辕、女娲、伏羲皆太阳神比较
第六节:中印伊希四国人首蛇身文化比较
第七节:印度的梵天、湿婆、毗瑟奴、阿耨、比丘,
即中国的轩辕、女娲、伏羲、阿耨、皮母地丘
第五章:苏丹战争岩画——纪念颛顼共工之战的文物
第一节:颛顼共工的关系,及两人统治的地方
第二节:共工争帝,败后怒触不周山,天柱析
第三节:黃帝之孙颛顼,即埃及法老尔吉
第四节:对《杰尔国王石雕板》的再认识
第五节:中埃苏文献文物十个吻合之处
第六章:玛雅、印加文化源于太皞、羲和文化
第一节:《淮南子》所载“东方之极”即美洲
第二节:中外学者研究《山海经》的发现
第三节:用《山海经》对照研究美洲历史地理的新成果
第四节:太阳门、维拉科查、玉琮、玉钺、黃金面罩比较
第五节:太皞、羲和创造的巨石文化是谁毁灭的
第六节:墨西哥奥尔梅克十三颗巨石人头及其它
第七章:历史和科学的局限,造成伟人犯了严重的错误
一:中国国都屡迁,造成司马迁和疑古学家的错误
二:司马迁提出“中国文化本土起源说”的错误
三:马克思神话理论批判
四:摩尔根蒙昧野蛮理论批判
五:恩格斯继承上古落后论批判
六:五千年的皇帝专制,培养了中国人的奴性

返回页首 向下
XZkekeh




帖子数 : 247
注册日期 : 14-03-13

題: (2116)汉朝大焚书大篡改 Empty
帖子主题: 回复: 題: (2116)汉朝大焚书大篡改   題: (2116)汉朝大焚书大篡改 Empty周三 五月 07, 2014 10:39 am

xianzhen

帖子 2540
註冊 2013-5-22
用戶註冊天數 350
發表於 2013-7-30 22:38

司马迁编造陈胜吴广是农民起义

在先前我们所接受的历史知识中,依照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的记述,都把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行动,称之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并将紧随他俩之后出现的动乱局面,说成是“天下云集,四方会应”;比喻为“星星之火,点燃了秦始皇因推行暴政,而遍布于全国的干柴”。终于使秦王朝的大厦,在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的十五年后,蹋下来了!



虽然陈胜、吴广都没能活到咸阳换旗的那一天。但是,由于他俩在中原大地上,率先竖起了第一面反秦大旗,在亡秦的斗争中“功不可没”,司马迁还是在《史记》中,按记史立传的第二类标准,为他俩撰写了一篇《陈涉世家》,以使他俩的“功勋”传之千古(司马迁在《史记》中,分三类为秦末风云人物立传:第一类为“本纪”,如秦始皇本纪、高祖本纪……;第二类为“世家”如: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第三类为“列传”,如:吕不韦列传、淮阴侯列传……;


然而,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行动决非“农民起义”!
此说的依据,我们完全可以从 “云遮雾障的起步之谜”,“不合情理的起义过程”,“野心勃勃的起义纲领”,“逆流而动的反秦联盟”等四重迷雾中查找出来。


1.陈胜、吴广一行,由河南赴渔阳戍边,却走到大泽乡去了,大方向全错!

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告诉我们: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 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乍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在以上二百四十字的文章中,司马迁除写明了陈胜、吴广分别是阳城人和阳夏人外,还写明了他们是被征派,前往渔阳戍边的贫苦农民。他们一行共九百人,离家出发到达大泽乡后,因遇到天降大雨,路已不通,按规定的日期已经不可能赶到渔阳报到!然而秦朝的法律森严,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就要杀头……于是,在去也是死,不去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的情况下,他们的“起义”既顺理成章,也令人十分同情地爆发了!



然而,经众多专家考证:(参阅附图一)当年的阳城,是今天的登封;当年的阳夏,是今天的太康。登封和太康都位于河南省中部;而当年的渔阳郡,却位于北京市东北的密云县;大泽乡则位于安徽省宿州市东南的西寺坡。参照这张地图,从渔阳郡和大泽乡的地理区位完全不对上,大家一看问题就已经十分清楚。



也就是说陈胜、吴广一行,如果确系由河南赴渔阳戍边的农民,他们动身后就应该一直往北走才对,可他们怎么会抬腿的第一步,就把大方向完全搞错,走到位于河南省东边的大泽乡去了(大泽乡今名“西寺坡”)?!面对如此之大的方向性错误,一定有读者会问:《史记·陈涉世家》中写的“大泽乡”,一定在陈胜、吴广北进的路线上,而不是在河南东边的安徽省,只不过现在不叫大泽乡而已!



以治学严谨称道于世的司马迁,怎么可能会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把方向给弄错了呢?!对此,笔者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我的这一发现,不仅有众多名家的专著及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辞海》佐证——大泽乡就在安徽!更还有福建省地图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司机地图册》佐证。在这本制作精美的工具书中,在标示着西寺坡的旁边,还醒目地标注着“陈胜、吴广起义旧地”八个红字!此外还可以从各大网站的旅游资料中查找出来。所以说大泽乡就在安徽省的西寺坡,应该是没错的!



接下来可能又有读者提问:既然在许多专著中,都已经指出大泽乡在安徽;地图上也已经明确标示:陈胜、吴广的“起义旧地”也在安徽!可为什么我们过去从没听说过,大泽乡与渔阳郡的方向完全不对呀?陈胜、吴广本该往北去渔阳戍边,他们怎么会跑到东边的大泽乡去了呢?!对此,笔者的看法是:正是由于司马迁治学严谨,他把陈胜、吴广的“起义”,既写得气势激昂,更使人十分同情。因此,使众多专家和地图出版社、辞书出版社,都把渔阳郡和大泽乡的地理区位完全不对的矛盾,因为没有参照地图而忽略了。



更为严重的是此一疏忽的时间,竟长达二千多年之久,以至使我们从来都不知道,天下竟然会有如此怪事!

《史记》在这里究竟向我们掩藏了什么?




更何况从河南中部至大泽乡,行程当在400公里以上。在道路落后,几乎全靠步行的条件下,九百贫苦农民,真就这么傻吗?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判断出,所谓“九百农民”赴渔阳戍边一说,应该也是假的!


按照《史记》的记述,陈胜、吴广到达大泽乡后,是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天降大雨,在路已不通的情况下,才无奈地停了下来。试问:如果天不降大雨,他们还要“走”到哪儿去?莫非是真要穿过安徽,一直走到东边的大海里去不成?对于这个涉及到事件本质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即便司马迁在世,他对自己的此一疏漏,也是不可能自圆其说的。



否则的话我们可以假定,诸位都是司马迁,您拿什么来解释:陈胜、吴广不往北走没错!您又怎么来回答:陈胜、吴广往东走是对的!莫非渔阳郡不是在北京市东北的密云县,而是在河南省的东边不成?!九百人的队伍,而且还是由郡、县组织去完成国家任务的队伍,还出现如此之大的,几乎是相互垂直的方向性错误,诸位能相信吗?!


除了大方向不对外,《史记·陈涉世家》中还把陈胜、吴广的身份写明为“屯长”,以及他俩所带的九百人都是贫苦农民,也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九百名青壮农民,即便在今天,也要来自一片很大的地区。按秦朝的行政隶属,国都咸阳之下分设郡、县、乡、亭四级。其中的郡、县两级为地方行政组织;乡、亭两级为基层行政组织。“屯长”仅是一个职、权都很小的,只能管二十五户农民的一般首领。若无特殊背景,总领九百名青壮的担子,怎么会落在住地相差250公里以上,行政隶属也各不相同,职权也仅为“屯长”的他俩身上。


据此,我们又可以得出结论:由于陈胜、吴广所隶属的郡、县、乡、亭各不相同,即便同时动身赴渔阳戍边,他们所走的路线,也应该是各不相同的。怎么会都同时往东,全“错”到大泽乡去了呢?!以此为据,我们还可以推断:他俩所带的九百人,决不是一支都走错了路的“农民队伍”,而应该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正规秦军,他俩的身份也绝不会是“屯长”。


此外,即便按《史记·陈涉世家》中的记述,陈胜、吴广的“起义”,本当是一桩天降大雨引发的偶然事件。但是就在上述文章中,司马迁还借陈胜之口,激愤地说过一句分量极重的,实质是鼓动反叛的纲领性名言——“天下苦秦久矣”。为此一突发事件,作了决非偶然的精心铺垫。


据史料,战国时期的阳城、阳夏皆为楚国属地。陈胜、吴广都生于楚国,长于楚国,华夏一统前根本不存在“苦秦”的问题,更何况还是“久矣” !司马迁借为陈胜立传之机,将陈胜、吴广的“反叛”,与“天下苦秦久矣”联系起来,意在将此一突发事件,说成是秦始皇推行“暴政”的必然结果,也是说不过去的。

司马迁清楚地知道,在秦末的“农民起义”中,如果不把陈胜、吴广的反叛,杜撰为“被迫无奈”而造反起义,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必然。那么,其他人的造反——特别是刘邦、项羽、彭越、英布……的造反,还有何“义”字可言呢!

按照司马迁的记录,陈胜、吴广到达大泽乡后,考虑到已不能按期赶到渔阳戍边,在超过了规定时间,就要杀头的沉重压力下,他们的“起义”便顺理成章地爆发了!对于这样一个被司马迁误记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迫使后人不信也得信的问题,随着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的竹简出土,真相终于大白了。



按照竹简上的记录,秦始皇时代对失期徭役的处罚是:迟到一二天不作处理,三天到五天才斥责……根本没有“失期,法皆斩”的规定。然而,不少专著根据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胡亥即位二世皇帝后,曾有过修改刑律的记述,断定胡亥为了享乐,曾将刑律修改得十分残酷。把秦始皇时代的徭役失期当“罚”,不顾人民死活地修改为:徭役失期当“斩”。正是此一字之差,终于逼反了陈胜、吴广……



对此,我们先且不说,认定胡亥将刑律修改得十分荒谬,十分残酷,至今仍无实证;退一万步说,即使胡亥真的将徭役失期当“罚”,惨无人道地修改为徭役失期当“斩”;陈胜、吴广也真是农民。那么,在明知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就要杀头的“酷法”面前,陈胜、吴广和他俩所带的九百人,还敢把前往渔阳的大方向完全弄错,并一直错到400公里以外的大泽乡去吗?!



更何况从陈胜的一句“天下苦秦久矣”的“久”字中,我们还可以清晰地判断出,他们的反叛矛头并非是对准最该谴责的胡亥,而是直接对准着:荡平诸候,摒弃分封,坚决实行郡县之治的秦始皇……


综上所述,在拨开陈胜、吴广的“起步”之谜;“屯长”之谜;变“偶然事件”为“必然事件”之谜;以及与胡亥修改刑律有关等四重迷雾之后。特别是准确地落实了渔阳郡和大泽乡的地理区位,完全不对之后,在有地图参照的情况下,我想诸位也一定和我一样:终于看出了把所谓“陈胜、吴广在泽乡的叛乱,说成是闾左农民被迫无奈的义愤之举的说法,显然是不对的”。然而这只是断定,陈胜、吴广决非“农民起义”的诸多论据之一。

返回页首 向下
XZkekeh




帖子数 : 247
注册日期 : 14-03-13

題: (2116)汉朝大焚书大篡改 Empty
帖子主题: 回复: 題: (2116)汉朝大焚书大篡改   題: (2116)汉朝大焚书大篡改 Empty周三 五月 07, 2014 10:41 am

xianzhen

帖子 2540
註冊 2013-5-22
用戶註冊天數 350
發表於 2013-7-30 22:39

很早就有人说“秦”是戎狄。但说第一次统一中国就是外族的武功,中原百姓会觉得脸上无光。因此,历史多的是在谴责秦始皇的专制,却很少有人谈论秦部落的种属。

  西周时,“秦”是一个西戎部落;其他西戎部落作乱时,它总是站在周王室一边。公元前七七一年,周幽王无道,怨臣申侯引犬戎伐周,杀幽王骊山下;周平王是靠秦襄公的护送,去洛阳避祸,从此东周才起了头。东周王室感激这番效忠,才将秦部落封为诸侯国。然而,这个迟到的诸侯国却又很有作为,它不断吸取中原先进文化,引进了商鞅这样的变法人才,移风易俗,富国强兵,战国时成为七强中的最强,最后一举统一了中国。

  秦是一个游牧的部落,《史记·秦本纪》两处说到它的一个祖先的事迹,一说:“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又说:“[周]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看来,秦部落善长畜牧养马,曾受到夏、周两代王室的重视;至于“赐姓”之说,只能姑妄听之了。

  《后汉书·西羌传》说:“及昭王立,义渠王朝秦,遂与昭王母宣太后通,生二子。至[东周]王赧四十三年(昭王三十五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始置陇西、北地、上郡焉。”这说的是秦宣后主持并吞邻族,顺便扯出了她年轻放浪的轶事。原来是“武王”在位四年故世,其异母幼弟“昭王立”;相邻的义渠部落酋长“朝秦”,竟与昭王的寡母宣后连生二子。昭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在位五十三年,他即位时母亲宣后还很年轻。三十几年后她所杀的义渠王,当不会是过去的情人。

  说来,中原文化是绝容不得这种“生活作风”的;然而游牧部落性俗宽松,这位“快乐的寡妇”还握有的大权。《商君列传》还记有商鞅在秦国推行“男女之别”的事迹,商鞅说:“始秦戎狄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这是明说秦国百姓是戎狄之人;而“父子同室”是乱伦的之谓。商鞅强制推行的“男女之别”,是用中原农业社会进步的性伦理,来教化民众。

  古代族名“义渠”读如“讹斥”,与现代族名“赫哲”一样,都是通古斯族名“兀者”的谐音;而秦与义渠如此密切,想必也是通古斯民族的同类。秦部落的故地在甘肃东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那里汉代属天水郡略阳道;北连安定郡的“乌氏县”和“月支道”。说来,“月支”就是“月氏”;汉代出走的“大月氏”又是“乌兹别克”(Uzbek)民族的祖先,因此“月支”、“月氏”、“乌氏”等就是“乌兹”(Uz),或即“兀者”。不过,元代才启用“兀者”之名,秦汉时还数 “月氏”有名。

  秦部落混迹于“义渠”、“乌氏”、“月支”之间,无疑也是月氏民族的血亲部落。几百年后“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即是“五胡”。其中,“氐”实即“氏”,氐族就是月氏民族的后裔。那时陇西氐族出了“临渭氐苻健”和“略阳氐吕光”等风云人物,苻健的侄子苻坚,还曾建立“大秦”政权,并一度统一中原。可见月氏后裔是认同秦部落的。

返回页首 向下
 
題: (2116)汉朝大焚书大篡改
返回页首 
1页/共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仙明道論壇 :: 您的第一个分类 :: 您的第一个主题-
转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