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明道論壇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仙明道論壇

九玄太乙开启崭新天地 最原始,最真正的华夏仙风。
 
首页首页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搜索搜索  注册注册  登录  

 

 標題: (2112) 汉武帝时儒教反对征匈奴

向下 
作者留言
XZkekeh




帖子数 : 247
注册日期 : 14-03-13

標題: (2112) 汉武帝时儒教反对征匈奴 Empty
帖子主题: 標題: (2112) 汉武帝时儒教反对征匈奴   標題: (2112) 汉武帝时儒教反对征匈奴 Empty周三 五月 07, 2014 10:25 am

xianzhen

帖子 2540
註冊 2013-5-22
用戶註冊天數 350
發表於 2013-7-29 18:44

美国汉族博士后教你看世界(2112) 汉武帝时儒教反对征匈奴,狂暴谴责汉武帝杀匈奴

儒教是地地道道的亡国之术。
儒教总是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打败了匈奴。

其实,恰恰相反,在汉武帝跟匈奴作战期间,儒生都是主和派,狂暴谴责汉武帝杀匈奴,为汉武帝征匈奴设下重重障碍。

儒教的仁义礼仪,就是说无论匈奴怎么蹂躏中原,都不能杀匈奴人,只能把汉族女人送给匈奴人日,绝不能发生战争。

大家听一听汉朝御史大夫桑弘羊(法家,商人)同儒生们展开的辩论,其中包括对西北匈奴是战还是和的辩论。

桑弘羊说:“……所以君主治理天下,就象一家之长一样,有一个人得不到安置,心里就感到不安。百姓处于困境不去解救,不是好的君主。国家遇到灾难而不忧虑,不是忠臣。坚守节操,为国殉难,这是做臣子的职责,给受饥挨冻的人衣食,这是做慈父的人应该做的。现在士兵们劳累在遥远的边境,国君日夜不安,大臣们也尽力谋划,提出对策,增加国家用费。所以皇上和私府的官吏,请求建立酒类专卖,以增加边防用费,供给守边战士,拯救灾难中的百姓。作为百姓的父兄,怎么能提议罢掉盐铁官营等政策呢?”
儒生说:“……现在九州连戊一片,天下统一,皇上可以在高大的宫廷之中闲游,看看群臣的奏章,在皇宫中谈论《雅》、 《颂》,出宫车铃鸣响,皇上仁德光辉灿烂,可以与唐尧、虞舜齐名,功劳成就流芳后世。对于南方、北方的落后民族,那些寸草不长的地方,皇上又何必忧虑出现战乱的局面呢?如果陛下不想抛弃他们,只要对他们施行仁德,给一些恩惠,北方落后民族必然人心向汉,自己敲开边境的城门,归顺汉朝的统治。然后他们保持自己的体制而作为汉朝的藩臣,这样他们永远也不会对于归顺中原的行为有历反悔了。”⑴
桑弘羊说:“……边疆的百姓居住在寒冷艰苦的地方,有抵御强敌匈奴的战争,烽火一起,就有丧命的遭遇。所以,有边疆百姓与敌人作战,才能使内地安宁,这是因为有边郡作为抵御匈奴的屏障啊!《诗经》上说:‘都是国家的事情,为何我独劳苦’,就是讽刺这种劳逸不均的现象。因此,圣明的皇上关心四方边境地区百姓的苦难,出兵打退胡、越的侵扰,赶走敌寇,平息战乱,并将内地丰富的物资支援边境地区。边境强大了,内地就会安全。内地安全了,整个国家也就安然无事,这样做,你们还布什么可说而不闭住嘴巴呢?”
儒生说:“古时候,天子在天下的中央建立国家, 范围也不过千里,诸侯列国也不到不能耕种的地方,《禹贡》上记载也只有五千里;百姓各自供养他们的君主,诸侯也各自保卫他们的国家,因此,百姓的负担平均,摇役也不劳苦。现在到几千里以外的地方去攻打匈奴和越人,道路遥远荒僻,士兵疲劳。所以边境百姓有杀头之祸,而国家也有灭亡的忧患,这就是百姓议论纷纷而不沉默的原因。治理国家的办法,是由内到外,从近的开始。近的归顺了,然后再招来远的;内地百姓衣食足,然后安抚边境地区。……。
桑弘羊说:“俗话说:‘贤人不容侮辱’。以世俗习惯说,在偏僻的乡村里有了凶暴的歹徒,都要受到制裁。如今圣明的皇上在位,匈奴竟敢公然为寇,侵扰边疆,野菜也被他们采了(指国家受侵扰),这是对仁义的侵犯。从前,北方的戎狄攻打过周大王的封地,匡地的人拘禁过孔子,所以不仁的人,是仁义的敌人。因此,朝廷加强军事训练以讨伐不义的人,设置兵械以防备不仁的人。”
儒生说:“匈奴地处沙漠之小,生活在不长庄稼的地方,是老天爷鄙视他们,把他们抛弃了。他们没有房屋居住,没有男女之间的区别,以空旷的原野为材庄,用简陋的毡帐作住房.他们穿兽皮,羌兽毛,吃的是兽肉,喝的是兽血,遇到集市交易就行串,放牧时就胡乱居住,和内地的麋鹿一样。但朝廷里那些爱惹事的大臣却要求他们讲仁义,守礼节,结果使国家的战事至今没有停息,万里边疆到处设防。这正是《诗经·免宜》上所讽刺的事情。”
桑扯羊说:“天子,是天下人的父母。四方的百姓,按照道理说来,没有不愿当天子的臣子和仆人的。然而仍要修筑城墙,设立关卡,训练军队,护卫宫廷,日的是为了打败远方的敌人,防备四方敌人的侵扰。现在匈奴还没有降服称臣,虽然暂时无事,但是(你们)既要解除防备,那怎么能行呢?”
儒生说:“吴王所以被越人俘虏,是因为他忽略了眼前的敌人而去攻打远方随国家。秦朝所以灭亡,是因为它只顾防备外面的朋人、越人,国内丧失了德政。对外使用武力,内部政治***,战备造成后患,反而增加了皇上的忧虑。如果皇上崇尚仁义,那么远近的人都会暗中跑来归顺,周文王时就是这样;若不施行仁义,那么连人臣、仆人都要为寇作乱,秦始皇就是这样的人。仁义衰败了,战争就会多起来;德政兴起来,战备就可以减少。”
桑弘羊说:“过去,四方的民族都很强,他们一起危害我们的边境。朝鲜越过边境,掠劫辽东一带;东越越过东海,占领浙江南部;南越侵入内地,打到长沙以南;氏、蚊、冉、验、唐、南、昆明等藩王,也经常扰乱甘肃和四川一带。现在东、南、西三面边境已经平定,只有北方还不安宁。只要匈奴一出动,我们内外就会感到震惊,现在放弃战备怎么能行呢?”
贤良说:“古时候,圣明的君主推行仁政,提倡仁义,以此来安抚百姓,所以近处的人变得更好,远处的人部来归顺。……所以,只要施行德政,不仅可以击败敌人,避免他们的侵害,而且还能够获得原来并不想得到的成果。”⑵
桑弘羊说:“汉朝建国以来,就对匈奴讲友好,搞和亲,派使者给单于送去很多礼物。然而他并不因为得到重要的人质和优厚的礼物而改变侵略的本性,反而越来越厉害地残暴骚扰汉朝边境。武帝看到对匈奴只能用武力打败而不能以‘仁德’去感化,所以广用将帅,招募勇士,以便讨伐匈奴的罪恶。武帝的功勋灿烂解蝗,名扬四海,载入史册。这怎么能说是‘丢掉十个得到一个’呢?苟且偷安会有危险的后果,眼光短浅必有灾祸来临。”
儒生说:“以前,与匈奴搞和亲,周围的少数民族都向汉朝缴纳贡品,君臣之间,内地和外族之间互相信任,没有胡、越骚扰的忧息。那时候,朝廷向人民要求财物少而容易满足,老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兵灾祸事。人们种田吃饭,养蚕种麻穿衣。家家都有多年的积蓄,朝廷财物充足有余,乡间老年人,都能得到皇上的恩惠。从这以后,废除了仁义,使用武力,让军队和百姓倍受劳苦,去掠夺毫无用处的亡地。把郡县设立在沙漠乱石之中,边民不能自卫,于是屯田戊边,运送大量物资供应边防。我们只看到抗击匈奴政策的失败,而没有看到它的成功。”
桑弘羊说:“匈奴以讲和好的虚名哄骗我们,而实际上不讲信用,国家屡次被蛮、貊所欺骗,而你们对此不感到愤怒是什么原因呢?高皇帝持剑安定九州,现在我们有九州大的地盘, 对匈奴却不起作用。乡里臣姓之间还有贫贱的分别,何况我们统治万里的皇上与一个小国匈奴呢?如果我们以全国强大的力量去对付,有什么敌人不可以摧毁?以全国军队的力量去对待,有什么敌人不可以征服呢?现在,我们皇上有帝王的名望,但威力却不能到达长城以外,相反,给匈奴送财物,助长了他们的狂妄自大,这是五帝所不能容忍,三王所必然要愤怒的。”
文学说:“成汤先做夏的臣子而终于征服了夏,周(文、武)曾为殷朝的诸侯而终于灭了殷。所以大国安抚小国就能成就王业,以自己的强盛欺负弱小的国家必然灭亡。圣人不因为扩大疆域而使他的百姓困乏,驾驭车子的能手不因为加快赶路而使马疲惫。所以造父驾车不慌不乱,圣人治理国家不违背仁德。秦朝用锋利的马嚼子驾驭国家,挥动长鞭抽打八方,驾车的辕马、骏马已经疲惫不堪了,还越来越厉害地鞭打它,所以才有车毁鞭丢(国家灭亡)的事故发生。不是军民不众,也不是力量不强,但人心都背离朝廷,归附反叛势力,没有人为它出力。这就是高皇帝持剑取得天下的原因。如果我们皇上与匈奴单干和好,互相往来,天下安宁无事,世世代代没有战争的祸患,这样,军民还有什么战事,三王还有什麽愤怒的呢?”⑶
桑弘羊说:汉朝有匈奴这样的敌人,就好像树木有蛀虫,人身上有病不医治就会愈来愈重。所以有谋赂的大臣认为应该抗击匈奴,使其陷入困境。你们却说要用仁德去感化他们,这只能是嘴上说说,实际上根本行不通。你们那一套远不象三王,近不象秦始皇,(这样)能让官吏推荐你们治理国家,安定百姓、保卫边疆吗?”
文学说:“……如果我们认真地观察古代三王是怎么昌盛的,研究近代秦国是怎样灭亡的,分析两者之间齐桓公是怎样兴起的,(我们就应该)不用武力,实行礼义,废除暴力,崇尚仁德,撤除关卡,拆去边报防御工事,用仁义去开导匈奴,那么北面边境就会没有被侵扰的忧患,国家也就会没有战事了。”
桑弘本说:“事先不做好堆备,就不能应付突然事变。国内如果没有战争淮备,就不能抵御敌人的袭击。《诗经》上说:‘告戒百姓,要严守法度,防备意外。’所以有文治也必须有武力准备。从的宋袭公过分信任楚国,和楚王会盟而不加成备,以致遭到奇耻大辱,自身被囚,连国家也几乎灭亡。所以,虽然有诚信之心,但不知道随机应变,就是走向危险和灭亡的道路。……匈奴象狼那样贫得无厌,等待时机发动进攻,象狂风闪电般的袭击。而你们却想用诚信之心,用金银绸缎去安抚,相信他们毫无信义的诈骗,就好象亲近趾、跻那样的强盗,扶助吃人的猛虎一样啊。”
文学说:“《春秋》上说过:‘实行王道的人是无敌的,,就是说他的仁义深厚,道德纯美,天下人都服从,没有人敢和他较量交锋。他的德行影响到国外,凡是车、船所经过和人的足迹所能到达的地方,没有不蒙受他的恩泽的。就是蛮、貊那些风俗不同的民族,也通过几重翻译,自动前来进行朝拜。那时候,天下太平,君臣同德,彼此互相信任,上下和睦。虽有军队也用不着它,武器收藏起来不使用。老子说:‘犀牛没地方用它的角,螫虫没地方放它的毒。'所以国君要是讲仁,就没有不讲仁的;国君要讲义,就没有不讲义的。世上哪里还会有像趾、跻那样的人让我们去亲近的呢?”
桑弘羊说:“……现在,心怀叵测,阴险诡诈,他们见利就想上前掠夺,抓住方便机会就发动进攻,经常偷偷地到我们边界窥测,偷袭我们没有防备的地方。如果听信你们的话而毫无设防,那就像把宝贵的东西放在路旁而不去看守一样,想要它不丢失,那怎么可能呢?”
文学说:“如果至诚的信义著称天下,纯朴的德行传布四海,那么近处的人就会用歌曲来颂扬他,远处的人就会带来珍禽宝物来朝拜他。古时候,统治近处的人不靠成势,招来远处的人归附不用武力,而是靠实行仁义道德和任用贤良的人。这样老百姓对于做事情,就会不贪图安逸而乐于勤劳,对于财物,不要多而求少。上下相互谦让,路上行人像大雁飞行一样有秩序。那个时候,人们不希罕财物而崇尚道德,重视仁义而轻视财利,奖赏他东西他都不要,还有什么宝物需要看守的呢?”⑷
桑弘羊说:“老虎犀牛所以能够捕捉熊罴、 制服各种野兽,是因为它们爪牙锐利便于捕捉。秦国的势力所以越过各个诸侯国,吞并天下,统一中国,是由于占有险要坚固的地形,而且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乌龟和玳瑁有硬壳,狐貉就不能擒捉它们;蝮蛇有毒牙,人就害怕而且不敢轻易伤害它。所以,有防备就能制服敌人,没有防备就被敌人所制服。仲山甫纠正周宣王的过失,蒙恬修筑坚固的长城,都是为了防备侵犯抵御敌人于万里之外。如今不加强边防,耍想安定国内,就如同住家人没有修好院墙一样,夜间一有事被狗叫惊醒,必然糊里糊涂地不知所措。”
文学说:“……防备敌人关键在于施行仁德,而不在于边塞的坚固。如果真正把实行仁义作为险阻,以道德为要塞,贤人为兵力,由圣人来防守,就没有人能够攻破。这样,内地就不会有狗叫的警扰,边境也不会有惊慌不安的忧虑了。那么,人们还会手忙脚乱干什么呢?”⑸
…………

儒生们哪,你们把汉武帝打败匈奴的功劳归功于你们,不是太厚颜无耻了么?

儒生们对战争的态度是和他们的祖师爷孔丘一脉相承的。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也?”(必不得已去掉一个,三个当中首先是哪个呢?)曰:“去兵”。⑹(《论语·颜渊》)
卫灵公问孔丘排兵布阵的事,孔丘回答说:“关于礼仪、祭奠方面的事,我尚有所闻;至于行军打仗方面的事,那是没有学过的。”第二天,他就离开卫国走了。⑺(《论语·卫灵公》)
孔丘给人的印象是整日四处奔波,一生抑郁不得志。其实,他也曾得过志,就在他认为已知天命的五十岁时,鲁定公任命孔丘作了中都宰的官,后又升迁为大司寇,代理宰相职务。喜形于色的孔丘一上任就干了几件事:第一件是撕下仁爱面纱,杀了“持不同政见者”少正卯;第二件就是让男女走路分开,大路朝天,各走半边;还有一件就是鲁国连着打了三次败仗,孔丘问一个士兵打仗时逃跑的原因,士兵说:“我有老父,我如果战死,就没人养活我父亲了”。孔丘认为他很孝,不但不责备他,反而提拔他做了官。“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孔丘奖赏了逃兵,鲁国人就更容易打败仗了)。⑻
难怪韩非说儒术乃“亡国之言”,商鞅说以儒治国“敌至必削”“必削至亡”。
法家一针见血的预言,很快就被历史所证实:被孔丘所周游过的,受儒家思想不同程度感染的六国,并没有像孟轲这个江湖术士向六国国王所许诺的“仁者无敌”,而是先后亡了国。“孔子西行不到秦”⑼ 没有受到儒家思想毒害、信奉法家思想的秦国,最终凭着自己的军事实力,击败、吞并了六国,创建了东至大海,西至甘青高原,北至河套、辽东,南至岭南,辽阔的大一统帝国。

继承秦制的汉帝国,军事更加强悍,疆土更加辽阔。汉武帝期间,汉人对西北的匈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给了匈奴人以致命的打击。然而,就在汉人的军事鼎盛时期,儒教又重被尊崇,从此埋下了汉人亡国的祸根。

汉人亡国的征兆,在汉朝之后的晋朝既已显现。
西晋惠帝时,爆发了“八王之乱”,这时,在汉朝时投降汉人的南匈奴们认为反叛汉人、复兴祖业的时机到了,于是五万多匈奴人公推刘渊(因汉高祖刘邦曾与匈奴先祖冒顿相约为兄弟,南匈奴降汉后,匈奴贵族皆改姓刘)为大单于,公开反晋。公元311年,匈奴人攻陷西晋都曾洛阳,俘获晋怀帝司马炽。公元316年,匈奴人又攻陷西晋临时都城长安,俘获晋愍帝司马邺,西晋灭亡。
从此以后,在长达265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中原黄河流域,一直被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所占领。
继承鲜卑人北周政权的隋朝统一了全国,结束了五胡乱华、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隋是个短命的王朝,兴起于山西太原的唐很快就取代了他。唐的开国皇帝李渊,自称是汉代名将李广之后,并将老子李耳当成自己的先祖,并为此对道教倍加推崇。
唐之后,在中国的中原先后建立了五个王朝,同时其周边地区先后存在着十个割据政权,史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五代十国。在五代中,后唐、后晋、后汉三个王朝皆由沙陀族人所建。

53年的五代十国被宋朝终结。宋朝是一个汉人建立的统一的王朝。
汉人建立的宋朝,是儒家思想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这不仅表现在宋朝大儒云集,宋朝理学兴起,还表现在法家人物王安石变法所遇到的阻力和失败上。
鉴于北宋国力贫瘠的现状,王安石发动了以理财、整军为主要内容的变法,以求加强中央财政和军事力量,但是变法因遭到了儒家保守派的坚决反对而最终以失败告终。王安石本人也受到了司马光、程颐、程颢、苏轼、苏辙等大儒们的诋毁和诬蔑。
在中国这个儒教最兴盛的朝代,儒教所带来的社会弊病:官僚机构臃肿,政治***,军事衰弱等也最明显。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军事最为软弱的一个朝代。他先败于北方的契丹人辽国,再败于西边的党项人西夏,后被北方的女真人金国攻破都城开封,皇帝被女真人掠走。龟缩于江南的南宋,最后再败于蒙古人,最终连半壁江山也失去了。公元1279年2月,南宋的最后一个据点崖山(广东新会县南海中)被元军攻破,大臣陆秀夫抱着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汉人全面王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为一个宗教单元。虽然有法家思想在支撑门面,但终不抵亡国儒教的蔓延浸润,汉人从汉代尊儒到南宋亡国,也就一千余年的时间。
蒙古人的元帝国灭亡后,汉人建立明帝国。经过近百年胡人的血腥统治,汉人也沾染了许多骠悍之气,明的统治者将法家思想极度发挥,中央集权专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军事也较强硬。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儒教的浸润,最终东北的女真人趁虚而入,汉人再度亡国。

女真人对汉人的统治很成功,二百多年后,西来的欧洲人将清国重创,接受了一些西方思想的汉人趁势打倒了清帝国,建立了汉人国家--中华民国。日本投降后,中国大陆的统治者,***政府因一贯尊儒而导致了政治***、军事衰弱,其军队人数虽多,装备虽精,但终因内部缺乏团结、相互扯淡而最终被反儒的***军队击溃。失去大陆的***龟缩于小岛台湾,匍匐在美国的羽翼之下,苟且度日。

反儒的***建立的“人民共和国”军事上是强硬的,建国伊始,便与世界第一号强国美国在朝鲜半岛大打一仗,结果战成平局。文革期间,又因珍宝岛一个弹丸之地与世界上第二号强国苏联大打出手,结果军事上也没吃亏。***中国是自秦汉之后,近两千年来,汉人建立的军事上最强硬的国家,***确确实实让汉人一扫一千多年来的晦气。但是,“好景”不长,***死后不到三十年,第三代***人再度尊儒,中国的军事衰弱又开始了……。

儒教是地地道道的亡国之术。

返回页首 向下
XZkekeh




帖子数 : 247
注册日期 : 14-03-13

標題: (2112) 汉武帝时儒教反对征匈奴 Empty
帖子主题: 回复: 標題: (2112) 汉武帝时儒教反对征匈奴   標題: (2112) 汉武帝时儒教反对征匈奴 Empty周三 五月 07, 2014 10:27 am

xianzhen

帖子 2540
註冊 2013-5-22
用戶註冊天數 350
發表於 2013-7-29 19:14

(以下转载)
#
儒教这个病毒诱惑着每一个政权来尊奉他,之后儒教又让他们一个个都亡了国。中国历代的政权无意之中都成了儒教的牺牲品。那尊奉他时间最久,最为虔诚的汉民族的命运又如何呢?
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是儒教的载体,他的名称来源于独尊儒术,又与外族战争频繁的大一统汉朝。
伴随着历代的亡国,汉族人民也屡遭劫难:
东汉末至三国时期,由于内乱,原本富庶的汉族居住地中原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破败景象,十室九空,汉族居民大量死亡,人口急剧减少。东汉全盛时,国家户籍上登记的人口有4915万,而西晋统一后,包括内迁的少数民族在内,人口只有2000多万。
汉末、三国时,中原的荒无人烟,使得西、北的少数民族纷纷内迁。曹操远征辽东,将聚居于今辽宁一带的乌桓族人迁到中原,并将它们组成一支精锐的骑兵。平定关陇后,又将大量的氐族人迁到关中各郡。而原居于今青海、甘肃及四川西北部地区的羌族人也迁居到当时称为关中的今陕西渭河平原上。氐、羌内迁的人口多达四十二、三万之多,当时关中地区汉人和外族人各占一半。西汉时降汉的匈奴人也逐渐南迁至今山西汾河河谷及秦长城以南地区。从魏至晋,相继内迁的匈奴人达三十五万以上。其中有一个叫“羯”的民族杂处于匈奴之中,他们自称是匈奴人的一枝,但他们的相貌于蒙古人种明显不同:高鼻子、深眼窝、满脸胡须,学者认为他们来自中亚,或者是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远征军的后代。兴起于大兴安岭的鲜卑人也逐渐南移至辽东、辽西、陕西、甘肃、青海等的,鲜卑人内迁的人口有五十余万。这一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总数超过二百万。
正是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在西晋“八王之乱”时,将汉族政权逐出中原,并对汉人大肆屠杀。
匈奴人刘曜率匈奴军攻破西晋都城洛阳后,杀晋王公贵族3万余人,将捕获的西晋官员尽加杀戮,并将洛阳焚为灰烬。
羯族人石勒率军在今河南郸城县东将西晋逃窜的10多万官员及士兵团团围住,全部射杀,死尸堆积如山。
继石勒之后统治后赵政权的羯族人石虎,每攻下一个汉人据守的城池、堡垒,便将其中的人全部杀死。但石虎对汉族的女人并不忌讳,他掠夺中原地区年龄在13--20岁的汉族美貌女子3万多人充实自己的后宫,其他羯族贵族各自夺取的又有近万人,就连结过婚的、老百姓的妻子也不放过。
西晋灭亡后,胡人相继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近20个民族政权,激烈的民族冲突,使得汉人不得不抛弃自己的家园向东、向南逃亡,江淮地区是汉人逃亡前夕的主要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迁移逐渐南移。江苏、安徽南部、湖北东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都有大批汉族流民移居。就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从黄河流域向江淮流亡的汉族人口在100--200万之间,这是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也是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南迁。
结束南北朝胡汉分江而治局面的隋朝的统治者杨坚,是鲜卑人政权北周皇室的外戚,其民族身份模糊。他废除了自己的外孙北周皇帝宇文阐,篡夺了北周的政权,改国号为隋。后,通过武力征服了汉人的南朝,一统天下。29年后又被唐朝所取代。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及唐末的黄巢起义,使得中原人再度南迁,中原再次出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景象。
北宋末年,女真人攻陷宋都汴梁(今开封),掠走徽钦二帝,宋王室南迁,中原人为了躲避战祸,再度南迁,从北宋被女真人所灭,到南宋被蒙古人所灭的一百余年中,形成了中原人的第二次大规模南迁。
蒙古人比契丹、女真人更野蛮,“城拔必屠”史称“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关中在兵火之余,八十二县“户不满万”。许多蒙古贵族主张杀尽汉人,如别迭就提出:“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去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最终是更适合农耕、不适合放牧的地理环境救了汉人一命,忽必烈保留了汉人,为其耕种土地。
南宋灭亡后,当了亡国奴的汉人,受到了蒙古人的种族压迫和种族歧视。蒙古人将国内的人分为四等:依次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色目人,就是由色眼睛的人,指的是从西域、中亚、西亚、欧洲而来的30多个民族,他们是蒙古统治者的助手,充当元帝国的重要官吏。汉人指的是北方、中原的契丹、女真其一部分汉人。南人指的是南方的汉人。汉人是蒙古元朝中地位最低下的人,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蒙古人打死汉人,也不判死罪,只要交上一些罚款便可,汉人伤及蒙古人却要判死罪。汉人不能从政,不准携带武器等等。
那些不愿当亡国奴的汉人逃离大陆,避难南洋,成为第一批出洋的中国人。

汉人建立的明朝被满人消灭后,汉人的悲剧再度上演。宋朝灭亡,不愿当亡国奴的汉人无路可逃,只得再度逃亡海外,或避难台湾,或流亡南洋,这是中国人第二次海外逃亡。

满清大规模屠杀汉人,并强迫汉人剃发易服,那根象征着汉人亡国,标志着民族耻辱的辫子,到了清末,汉人竟像保护命根子一样,不肯剪去。

今天的清宫戏更是热火朝天,汉人们争相仿模着、欣赏着琢磨着、把玩着满族统治者的发型、服饰以及阿玛、阿哥、格格等鸟语,早就将祖先的亡国之痛忘得一干二净了。
中国人真是一群没记性,最没心肝的人。
满人是一伙精明的统治者,他们以汉制汉,将不重要的半数官职让汉人担任。满人很会揣摩汉人的心思,更明白儒教对于自己统治的作用,他们攻进北京后,先是礼葬了明崇祯皇帝,后即“遣官祭先师孔子”,再后来又抬高国子监的孔子神位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尊孔重儒是满人历代皇帝都严格遵守的政策,他们极力将自己扮演成为道统的继承者,孔“圣人”的好学生。但是他们内心里却对儒教心存疑忌、警惕,坚持保留自己满族的姓氏,以及游猎尚武的民族传统,并且从内心里歧视汉人,不允许满人和汉人通婚,竭力保护自己民族血统的纯正。

奴性十足的汉人在灵魂深处所真正需要的就是一个能尊重儒教,同时又是严厉的、并在血缘上与自己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的统治者。满人就是汉人内心渴望的统治者,如果不是欧洲人的到来,满人不知道还要统治中国几百年。

摆脱满人统治后的中国人,不久又差一点再度被日本人沦为亡国奴。将日本人与满人相提并论,会有许多中国人不同意,他们反对的理由是: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过去的民族冲突也是家庭内部矛盾,这怎么能和中日间的民族冲突相提并论?!--这是一种机械、狭隘的历史观,是女人般的思维。如果日本不受国际干预,真的灭亡了中国,中国人岂不是和日本人也成了一家人?!不都成了“大东亚共荣”大家庭的成员了吗?!
…………

#
儒教何止只是亡国之术,说它是亡种之术也不过分。
儒教宗法最不讲究血统,只讲究文化礼仪,造成中国人的血统最混乱,这是中国人不团结,没有民族主义精神的根本原因。

犹太民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它的特殊性之一就是该民族超强的生存能力。犹太人自从公元1-2世纪的罗马统治时期就被赶出了巴勒斯坦地区,失去家园的犹太人从此散居在欧洲各地。由于他们杀害了耶稣基督,所以他们遭到了欧洲基督徒们的报复、虐待、甚至屠杀,虽然饱经苦难和流离,但犹太民族一直靠着自己的宗教信仰顽强的生存者,始终没有被其他民族所同化、所融合。

自唐代以降,所谓的汉族就只具有文化意义,已经失去了血统含义,自己被别人征服了,还恬不知耻地说同化了别人,所谓的汉族,真正的称呼应为“儒族”、“龙族”。中国人自己编的家谱动辄上溯到周公时代,并且还都是周公的亲戚,这哪里是什麽“家谱”,简直就是“儒谱”、“龙谱”。中国人妄称自己是什麽炎黄子孙,搞什麽祖先崇拜,其实中国人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吗?你们拜的并不是什麽祖先,而是--龙。龙早就使你们忘记了真正的祖先,然后取代、假冒了你们的祖先。你们将龙--这个丑八怪作为自己的祖先,其实是在认贼作父,你们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自称什麽龙的传人!。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亡国的历史,也是一部种族屈辱失败的历史,但却是儒教胜利的历史。伴随着中国历代王朝覆灭和民族耻辱的是儒教的节节胜利。

汉朝初起,汉人与匈奴人作战,被困于平城白登山,汉人靠对匈奴单于行贿,才侥幸脱险。后来为了避免匈奴的打击,汉朝皇帝刘邦又将公主嫁给匈奴单于。此后,吕后、惠帝、景帝都给匈奴送公主。
唐朝时,唐人与吐蕃族和亲,将公主嫁给吐蕃人。
后来,送女人和亲的方法不灵了,那就送钱。
北宋初,宋人和西夏党项人开战,党项人不支,向宋人求和,结果宋人每年要“赐”给西夏白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叶3万斤。
公元1004年,宋人与辽国契丹人开战于檀州(今河南濮阳),辽大将萧达览中箭身亡,辽军向宋军求和,结果宋人要每年“赠”给辽国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还要称辽国萧太后为叔母!
打了胜仗,还要给敌人送钱,多贱!这是在御敌,还是在引诱?!
1042年,辽国再度侵宋,宋子豪岁增白银、绢各10万两、绢10万匹,并将“赠”改为了“纳”。
1139年,宋人在军事上取得优势,岳飞抗金取得巨大胜利,则时,宋人“见好就收”和金国女真人议和,向金国称臣,年贡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
1141年,就在岳飞节节胜利,收复失地指日可待之时,宋朝廷杀死岳飞,再与晋国议和,签订“绍兴和议”,向金国割地赔款。
--唉,宋人可真是孔二的好学生。
不是“和之以亲”就是“施之以德”;不是牺牲色相就是奉送金钱--真是女人的伎俩!
表面上是“和为贵”实际上是“诱为上”。
在盐铁会议上,桑弘羊曾指责儒生说:“军队和装备是国家有用的力量,城池和堡垒是安全的保障;现在你们却想把这些统统取消,这是撤销边防,暴露内地,就象把心脏和腹肠呈现在匈奴面前。”(11)


宗教战争是人类社会的标志。但是儒教这个无神的“反宗教”,却将中国人的宗教战争压缩到了动物或者说是氏族的水平上,使得中国人只看得见眼前蝇头小利并为之和自己的邻居玩儿命,而对长远的、公众的利益则认为事不关己而相互推诿扯皮,直到被外敌各个击破,或被屠杀、或沦为亡国奴。

儒教的“安内”思想,儒生们在盐铁会议上说得很明白:
桑弘羊说:“武帝稍除了东、南、西三方面的灾难,安抚了周围国家,使它们作为汉朝的屏障,又通达西域各国,以便讨伐匈奴。匈奴被打得地盘只有兽困那样大,孤弱无援,这正是他们困难重重将要灭亡的时候。如果剩下那些逃到很远地方去的匈奴不消灭,就会使他们重新得到喘息的机会,兵马得到休整,还会欺负西域。西域离匈奴很近,受到他们的离间,人心涣散,内部瓦解,这必然会造成大祸。”
儒生说:“国家土地广阔,如果不实行德政就有危险,兵力强大,如果欺凌敌国自己就会灭亡。猛虎和犀牛斗得相持不下,蝼蛄和妈蚁就会乘机得到好处。两敌相斗,百姓就会乘机作乱。因此,圣明的君主,看到利益时要想到害处,看到远处时也耍照顾近处。现在为朝廷着想,最好的办法不如停战体兵,用厚礼去讲和,亲自施行仁德。”(19)
法家针对的是外敌,而儒生防范的是自己百姓。百姓在儒生的眼中不过只是蝼蛄和蚂蚁而已。老虎与犀牛相斗是会有危险的,如果犀牛给老虎送点儿礼,行点贿,就会高枕无忧了。反正送礼、行贿花的也不是犀牛自己的钱,而是从蝼蛄、蚂蚁身上搜刮来的钱,遭到搜刮后的蝼蛄和蚂蚁们的力量会更加弱小,犀牛则会更加安全,你看儒生们为犀牛考虑得多周到。
桑弘羊说:“所以贤明的皇上开辟疆域,不是为了私利,打仗也不是出于一时的愤怒,目的是为了救难除害,为百姓长远打算。”
儒生说:“秦国打败南方强大的越人,击退北方强大的胡人,用尽国家的人力物力去与四夷作战,人民疲惫不堪而君主也不体恤,国内已面临崩溃而君主还不知道。因此,一个人倡导反叛而天下的人郡响应,军队被陈胜打败,土地被诸侯夺去,秦的后人还有什么利益可以享受呢?”(20)
桑弘羊说:“周天子讲究礼义,以德政治理国家,然而使国家削弱,以至不能存在下去,东面害怕六国,西面畏惧泰国,最后君主被放逐,国家遇到灭亡。后来承蒙武帝的恩惠,才使周的后代又兴盛起来,封姬嘉于颖川,号为‘周子男君。。秦统一天下后,东过沛水,并灭了朝鲜,南边攻取了陆粱地区,北方击退了胡、狄的进犯,西边征服了氏族和羌族,立了皇帝的称号使四方的民族都来朝贡。凡是车船所能通过、入所能走到的地方,人们没有不来归附的。这并不是人们信服秦朝的什么德政,而是害怕它的武力。所以力量强,别人就会来朝拜,力量弱,就得去朝拜别人。”
儒生说:“周朝用德政治理国家,虽然衰落了,但周的后代还处于诸侯之列,至今没有断绝。秦朝用暴力治理国家,不但亡了国,连子孙部死光了,还怎么谈得上去朝拜别人呢?” (21)
桑弘羊考虑的是国家公事,儒生们考虑的是皇家私事,难怪皇帝们爱听。尤其是儒生们口口声声所说的秦朝皇室的子孙断绝,无疑更是给皇帝们敲了个警钟,在中国这个无神论的国度里,断子绝孙,香火断绝,就意味着下地狱,至少也会成为一个孤魂野鬼,你说可怕不可怕?难怪盐铁会议之后,桑弘羊就被杀了头。
有了儒教的教化,于是“安内虚外”“攘外必先安内”“外寇为癣疥之患,内贼为心腹之患”甚至“宁于友邦,不于家奴”等等便成了中国历代尊奉儒教政府的一贯政策。

让我们来看看近代中国人的表现。
1927年,中国军阀混战刚结束,国共两党内讧又起,日本人称虚而入。蒋介石坚奉“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一方面加紧剿共,一方面对日本人妥协退让,将抗日的希望完全放在国际势力和美国身上。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无疑是救了中国人一命,听到消息后的蒋介石兴高采烈,马上于当日宣布:对日宣战--日本人已经侵略中国十年了,双方正式开打也有四年了,中国人才向人家宣战,真是个战争史上的笑话。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了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百万红军出兵中国东北,8月9日,就在日本投降前夕,***庄严宣布:“对日寇最后一战”--中国人为何被人看不起,就是因为中国人太精了。
二战初,开罗会议时,蒋介石作为反法西斯四强被邀请参加开罗会议,二战结束时,雅尔塔会议时,中国的领导却被淘汰出局,中国的战后利益竟由美苏的首脑说了算,这是霸道?不是,这是公平。你付出的和你得到的总是相等的。
日本投降时,大难临头的日本人所表现出来的镇静、团结、遵守纪律和胜利者--***接收大员们的***、军队的混乱形成了鲜明的民族反差。当一位民国的记者看到日本人投降后,日本的孩子们在北平等候撤离大陆的间隙空闲,仍像平日一样被老师召集起来,在公园布置的临时课堂上上课时,不禁惊呼:可怕的日本人。

日本人打进家门时,***先是不抵抗,后是消极防御,***则是游而不击,趁机壮大自己的实力。彭德怀对日本人发动了百团大战,还在党内受到了批评。日本人在美苏的打击下,投降了,走了,你看国共两党的丑样吧:先是大骂对方下山摘了自己的桃子,不久就毫无保留的、亡命赌徒似的大打出手,鱼死网破,你死我活,“宜将剩勇追穷寇”必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两党在内斗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智慧、豪气,被后来的中国人一代一代学习者,欣赏者。直到今天,许多人一谈起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来,就眉飞色舞,吐沫横飞,而对抗日战争则兴意阑珊或避而不谈,中国人在有意无意地回避着那件令人不愉快的,但曾经差点让中国人亡国的大事。当年自愿援华抗日的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在和平时期,来到中国故地重游。中国人对他的冷漠、淡忘和对日本商人的热情,不仅让陈纳德大为感叹:健忘的中国人!
是的,中国人是健忘的,尤其是对死人。在中国这个无神论的国度里,人一死,真的就如灯灭,什麽都完了。所以活着的人都在拼命地挣钱拼命地花钱,以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肉体的需要,谁有时间去想什麽死人,就是为民族而牺牲的人,也不例外。
日本是个有神论国家,日本人的记性很好。在二战中为自己民族牺牲的日本士兵是没有遗憾的,他们的亡灵被供奉在日本的靖国神社,被当作神灵受着全体日本人的敬拜。单纯从民族的角度看,那些士兵死得其所,如果日本再遇战争,还会有更多的日本青年效仿他们的前辈去为民族献身的。面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事件,健忘的中国人根本没有资格去说三道四。
是的,中国也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但这个纪念碑纪念的都是那些英雄呢?让我们来看看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在对外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们,只属于“三流”的人民英雄。
纪念碑还有八块浮雕,内容依次为:鸦片战争、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江。在其中六块战争浮雕中,有四块皆属民族内斗,只有鸦片战争和抗日游击战争两块属于对外民族战争,并且抗日战争的主题,***的正面抗战尚不包括在内。
同胞们,那些为民族而牺牲的英雄们,你还记得吗?你能说出几个为民族牺牲的英雄的名字呢?他们真的永垂不朽吗?
中国的内斗文化,中国专\\制政府一贯的“安内虚外”政策,使得中国军队的主要职责就是镇压自己人民。那些用破铜烂铁武装起来的军队,镇压手无寸铁的人民还是绰绰有余的,是名副其实的铁老虎,但一遇外敌,他马上就会眼睛一闭,仰身一趟、两腿一叉,变成一只母老虎了。
今日的中国专制政府正如民谣所言:对人民向泰森,对敌人向和珅;在台上学的是孔繁森,在台下做的是王宝森。
中国文化的女性特征,使得中国军队的战略思想、武器装备都是防御性质的。但真正能防卫自己的,并不是那些虚弱的、防御性质的军队,而是人民的肉体。就如***政府,日本人一来,就弃大片国土、人民于不顾,自己一路小跑躲到深山沟里去了,让人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抵挡日本人的刺刀。1959年,中共和苏共翻脸后,针对苏联,***和周恩来在中南海谈到了战争。毛展开地图说:“你看这个世界,大国强国不少哇”。周说:“各自都有自己的绝招”,毛说:“你说说看,我们的绝招是什麽?”“人民战争,谁来都得陷进去,是个泥坑。”周恩来回答说。(《谁杀了林彪》)
的确,对于战争,中国的唯一优势就是人多。
中国的人民其实最可怜,和平岁月里,当牛做马,供养着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拉屎拉尿的官老爷们,打起仗来,又被政府弃置不顾,被当成抵挡敌人枪炮的肉体盾牌,自己的口中尚且念念有词:“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中国威胁论?实在是抬举中国人!


#
提到日本人,中国人常存在这样一个误区:日本人没有自己的文化。其古代传统文化是完全向中国唐人学习得到的,现代文化则完全是向欧美人学习得到的。甚至有人认为日本是一个儒教国家,当有人批评儒家思想时,他们会拿日本来做反证,证明儒家思想是富国强兵的思想。
中国人是一个马马虎虎、不求甚解的民族,他们既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别人。
日本有着根深蒂固的,独特的,属于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本是个有神论国度,神道是其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
日本人认为,日本乃是天神所生之国,大和民族是神选定的民族,天照大神(太阳女神)为众神的中心。天照大神命她的孙子琼琼杵尊统治日本,琼琼杵尊就是日本天皇的祖先。
日本的神道信仰表现在遍布日本全国的7万多座神社上,(据统计资料,截止1985年,日本全国神社共有79161座),更表现在日本皇室的万世一系上。
从公元前660年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琼琼杵尊的重孙)始,直到今天,日本的天皇是一脉相承的。日本天皇的权威不是建立在武力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神道信仰的基础上的,因此,在12世纪-19世纪近700年幕府掌握实际军政大权的时间里,天皇仍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在日本,天皇的地位始终是稳固的,无可争议的。
神道是个没有经文的宗教,它拥有的仅仅是《故事记》《日本书记》中记载的神话故事。天皇的权威就来自于这些神话故事。

这一点,“精明”的中国人是不能理解的,就凭着一个迷信的神话,就能让所有的日本人祖孙万代的崇拜一个家族?
中国的皇帝们虽然自称是真龙天子,但是无神论的、功利的中国人并不当真,他们真正相信的只是皇帝手中的刀把子、枪杆子,臣民们对皇帝的毕恭毕敬、百依百顺,并不是忠诚,而只是武力、利益威逼利诱下的奴性。 无神论的中国皇帝和他手下的臣民们是一群纯粹的市侩,别看他们挺爱凑热闹,表面上也挺和睦,其实他们只是一堆相互算计的赌徒:今天你骗了我三块钱,我并不生气,还和你亲密相处,表面上我是大人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其实我只是想把昨天输掉的三块钱想办法再捞回来。 在中国,皇帝手中的刀把子一旦失去,那他的“气数”也就到头了。客气一点的,让你学学尧舜圣人,发扬一下高姿态,将位子禅让给更有实力的人。如果不识相,那就让你身首异处、命丧黄泉。更多的时候,不用等到皇帝丢了刀把子,就是皇帝的武力受到真正的挑战了,精明的官僚们就开始坐大从中渔利了……。中国人的“精明”最终给自己带来的是频繁的改朝换代和社会周期性的动乱,真不知道中国人究竟是精还是傻? 当然中国也有理想主义者,每个朝代都不乏有捍卫儒教教条的愚忠、迂腐、死心眼的人,但它们的愚忠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皇帝必须严格按“圣人”立的规矩办事,否则,就“臣之视君如寇仇”,杀君如杀一夫亦!皇帝是人不是神,他们不仅不可能完全着儒教的教条作,相反,儒教人性本善所营造的那种毫无监督制约的环境,使得皇帝们除了奢侈堕落之外,别无其他选择。儒教将皇帝假设吹捧成为完美的神,其实是给皇帝挖了一个陷阱,诱使皇帝堕落,然后儒教的革命论再丛恿强人去革皇帝的命,让一个更有力量的人取而代之,以使得儒教的势力可以扩展到更大的范围中去。--常常身死人手、断子绝孙的中国皇帝们其实也是儒教的工具和牺牲品。
1923年,一位名叫难波大助的青年狙击裕仁天皇,事件发生后,政府内阁全体辞职,从警视总监到警备道路的警官等一连串的“责任者”全被免职,犯人的父亲随即辞去众议院议员之职,在门前扎起栅栏,从此闭门不出。大助的家乡,全村废止了正月的贺典,陷入悲哀之中。大助毕业的小学学校的校长及班主任也因大助曾经是他们的学生而引咎辞职。
大震灾时,为从火中抢出天皇的肖像,竟使许多学校的校长丧命。
……
无视神道,等于对日本人一无所知。
无视神道,就不会知道天皇在日本人心中的真正地位;就无法理解为什麽明治维新这个进步的变革却是以“尊皇攘夷”“尊皇倒幕”为思想先导,以“王政复古”“大政奉还”为形式的;也不会理解在二战时,为什麽日本会有神风敢死队,为什麽日本士兵在明知失败的情况下还会发动自杀式冲锋,去为天皇战死,而当天皇诏书投降时,却立刻统统放下武器……。

是的,日本从中国学到很多东西,受到过儒家思想的影响,但是,就如中国本土文化在改造着一切外来文化一样,中国的儒家思想也被日本人所改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和中国的儒教是貌似而神离,本质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就如中国汉字之与日本文字。

而且遣唐使历来学儒的少,学佛的多,如鉴真。

深受朱熹理学影响的日本新学运动创始人石田梅岩(1685-1744)就曾明确表示:“日本是凌驾于其他一切国家之上的诸神的国家,其他诸种学说都不过是对神道的辅助”。这位受儒学影响最大的日本思想者在许多问题上的看法是与中国儒家思想完全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比如他摈弃儒教的“天地”“性”等概念,而以天照大神取而代之;与儒教的贱商相反,梅岩热烈地为商人阶级辩护,决不容许给商人的利益蒙上任何特别的污名等等。
在明治维新前的幕府统治时期,由国学派、水户派倡导,日本产生了“尊王”“国体”思想运动,这场在明治维新前夕得到广泛传播的思想运动之目的,就是要摈除儒、佛外来文化的渗透、恢复神道独尊的地位与本来面目。
国学派极端排斥儒教及中国的一切:
中国的过去多年间,一直受各个不同王朝的统治,而日本则忠实于万世一系的统治。中国历代王朝均构筑于反叛和杀君之上。
8世纪,中国的服饰和礼仪被宫廷所采纳。这种外来的壮丽华美之风使男子的精神迅速堕落,造成了帝王与臣民之间的巨大鸿沟。
若帝王仍生活在泥墙木瓦之宅中,着麻布之装,刀配草藤之鞘,照古之习俗带弓去狩猎,决不至于产生现在的状况。但自中国的习风传入以来,统治者居于威严森森的地方,已堕落到妇人之智的境地。
中国的学说是谬误的、有害的,中国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日本,其结果只会进一步证明这一事实。
处于原始古朴中的日本人确实是自然人。中国的影响造成了以后的衰微和现在的一切邪恶。要废除中国的一切东西,归到极乐单纯的原始时代。
日本的伟大光荣就在于天皇的万世一系。因此,首要的就是恢复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真正关系,消除中国的影响造成的这一关系的崩溃……。(贺茂真渊语)
返回页首 向下
 
標題: (2112) 汉武帝时儒教反对征匈奴
返回页首 
1页/共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仙明道論壇 :: 您的第一个分类 :: 您的第一个主题-
转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