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zhen
帖子 2540
註冊 2013-5-22
用戶註冊天數 350
發表於 2013-7-29 18:44
美国汉族博士后教你看世界(2112) 汉武帝时儒教反对征匈奴,狂暴谴责汉武帝杀匈奴
儒教是地地道道的亡国之术。
儒教总是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打败了匈奴。
其实,恰恰相反,在汉武帝跟匈奴作战期间,儒生都是主和派,狂暴谴责汉武帝杀匈奴,为汉武帝征匈奴设下重重障碍。
儒教的仁义礼仪,就是说无论匈奴怎么蹂躏中原,都不能杀匈奴人,只能把汉族女人送给匈奴人日,绝不能发生战争。
大家听一听汉朝御史大夫桑弘羊(法家,商人)同儒生们展开的辩论,其中包括对西北匈奴是战还是和的辩论。
桑弘羊说:“……所以君主治理天下,就象一家之长一样,有一个人得不到安置,心里就感到不安。百姓处于困境不去解救,不是好的君主。国家遇到灾难而不忧虑,不是忠臣。坚守节操,为国殉难,这是做臣子的职责,给受饥挨冻的人衣食,这是做慈父的人应该做的。现在士兵们劳累在遥远的边境,国君日夜不安,大臣们也尽力谋划,提出对策,增加国家用费。所以皇上和私府的官吏,请求建立酒类专卖,以增加边防用费,供给守边战士,拯救灾难中的百姓。作为百姓的父兄,怎么能提议罢掉盐铁官营等政策呢?”
儒生说:“……现在九州连戊一片,天下统一,皇上可以在高大的宫廷之中闲游,看看群臣的奏章,在皇宫中谈论《雅》、 《颂》,出宫车铃鸣响,皇上仁德光辉灿烂,可以与唐尧、虞舜齐名,功劳成就流芳后世。对于南方、北方的落后民族,那些寸草不长的地方,皇上又何必忧虑出现战乱的局面呢?如果陛下不想抛弃他们,只要对他们施行仁德,给一些恩惠,北方落后民族必然人心向汉,自己敲开边境的城门,归顺汉朝的统治。然后他们保持自己的体制而作为汉朝的藩臣,这样他们永远也不会对于归顺中原的行为有历反悔了。”⑴
桑弘羊说:“……边疆的百姓居住在寒冷艰苦的地方,有抵御强敌匈奴的战争,烽火一起,就有丧命的遭遇。所以,有边疆百姓与敌人作战,才能使内地安宁,这是因为有边郡作为抵御匈奴的屏障啊!《诗经》上说:‘都是国家的事情,为何我独劳苦’,就是讽刺这种劳逸不均的现象。因此,圣明的皇上关心四方边境地区百姓的苦难,出兵打退胡、越的侵扰,赶走敌寇,平息战乱,并将内地丰富的物资支援边境地区。边境强大了,内地就会安全。内地安全了,整个国家也就安然无事,这样做,你们还布什么可说而不闭住嘴巴呢?”
儒生说:“古时候,天子在天下的中央建立国家, 范围也不过千里,诸侯列国也不到不能耕种的地方,《禹贡》上记载也只有五千里;百姓各自供养他们的君主,诸侯也各自保卫他们的国家,因此,百姓的负担平均,摇役也不劳苦。现在到几千里以外的地方去攻打匈奴和越人,道路遥远荒僻,士兵疲劳。所以边境百姓有杀头之祸,而国家也有灭亡的忧患,这就是百姓议论纷纷而不沉默的原因。治理国家的办法,是由内到外,从近的开始。近的归顺了,然后再招来远的;内地百姓衣食足,然后安抚边境地区。……。
桑弘羊说:“俗话说:‘贤人不容侮辱’。以世俗习惯说,在偏僻的乡村里有了凶暴的歹徒,都要受到制裁。如今圣明的皇上在位,匈奴竟敢公然为寇,侵扰边疆,野菜也被他们采了(指国家受侵扰),这是对仁义的侵犯。从前,北方的戎狄攻打过周大王的封地,匡地的人拘禁过孔子,所以不仁的人,是仁义的敌人。因此,朝廷加强军事训练以讨伐不义的人,设置兵械以防备不仁的人。”
儒生说:“匈奴地处沙漠之小,生活在不长庄稼的地方,是老天爷鄙视他们,把他们抛弃了。他们没有房屋居住,没有男女之间的区别,以空旷的原野为材庄,用简陋的毡帐作住房.他们穿兽皮,羌兽毛,吃的是兽肉,喝的是兽血,遇到集市交易就行串,放牧时就胡乱居住,和内地的麋鹿一样。但朝廷里那些爱惹事的大臣却要求他们讲仁义,守礼节,结果使国家的战事至今没有停息,万里边疆到处设防。这正是《诗经·免宜》上所讽刺的事情。”
桑扯羊说:“天子,是天下人的父母。四方的百姓,按照道理说来,没有不愿当天子的臣子和仆人的。然而仍要修筑城墙,设立关卡,训练军队,护卫宫廷,日的是为了打败远方的敌人,防备四方敌人的侵扰。现在匈奴还没有降服称臣,虽然暂时无事,但是(你们)既要解除防备,那怎么能行呢?”
儒生说:“吴王所以被越人俘虏,是因为他忽略了眼前的敌人而去攻打远方随国家。秦朝所以灭亡,是因为它只顾防备外面的朋人、越人,国内丧失了德政。对外使用武力,内部政治***,战备造成后患,反而增加了皇上的忧虑。如果皇上崇尚仁义,那么远近的人都会暗中跑来归顺,周文王时就是这样;若不施行仁义,那么连人臣、仆人都要为寇作乱,秦始皇就是这样的人。仁义衰败了,战争就会多起来;德政兴起来,战备就可以减少。”
桑弘羊说:“过去,四方的民族都很强,他们一起危害我们的边境。朝鲜越过边境,掠劫辽东一带;东越越过东海,占领浙江南部;南越侵入内地,打到长沙以南;氏、蚊、冉、验、唐、南、昆明等藩王,也经常扰乱甘肃和四川一带。现在东、南、西三面边境已经平定,只有北方还不安宁。只要匈奴一出动,我们内外就会感到震惊,现在放弃战备怎么能行呢?”
贤良说:“古时候,圣明的君主推行仁政,提倡仁义,以此来安抚百姓,所以近处的人变得更好,远处的人部来归顺。……所以,只要施行德政,不仅可以击败敌人,避免他们的侵害,而且还能够获得原来并不想得到的成果。”⑵
桑弘羊说:“汉朝建国以来,就对匈奴讲友好,搞和亲,派使者给单于送去很多礼物。然而他并不因为得到重要的人质和优厚的礼物而改变侵略的本性,反而越来越厉害地残暴骚扰汉朝边境。武帝看到对匈奴只能用武力打败而不能以‘仁德’去感化,所以广用将帅,招募勇士,以便讨伐匈奴的罪恶。武帝的功勋灿烂解蝗,名扬四海,载入史册。这怎么能说是‘丢掉十个得到一个’呢?苟且偷安会有危险的后果,眼光短浅必有灾祸来临。”
儒生说:“以前,与匈奴搞和亲,周围的少数民族都向汉朝缴纳贡品,君臣之间,内地和外族之间互相信任,没有胡、越骚扰的忧息。那时候,朝廷向人民要求财物少而容易满足,老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兵灾祸事。人们种田吃饭,养蚕种麻穿衣。家家都有多年的积蓄,朝廷财物充足有余,乡间老年人,都能得到皇上的恩惠。从这以后,废除了仁义,使用武力,让军队和百姓倍受劳苦,去掠夺毫无用处的亡地。把郡县设立在沙漠乱石之中,边民不能自卫,于是屯田戊边,运送大量物资供应边防。我们只看到抗击匈奴政策的失败,而没有看到它的成功。”
桑弘羊说:“匈奴以讲和好的虚名哄骗我们,而实际上不讲信用,国家屡次被蛮、貊所欺骗,而你们对此不感到愤怒是什么原因呢?高皇帝持剑安定九州,现在我们有九州大的地盘, 对匈奴却不起作用。乡里臣姓之间还有贫贱的分别,何况我们统治万里的皇上与一个小国匈奴呢?如果我们以全国强大的力量去对付,有什么敌人不可以摧毁?以全国军队的力量去对待,有什么敌人不可以征服呢?现在,我们皇上有帝王的名望,但威力却不能到达长城以外,相反,给匈奴送财物,助长了他们的狂妄自大,这是五帝所不能容忍,三王所必然要愤怒的。”
文学说:“成汤先做夏的臣子而终于征服了夏,周(文、武)曾为殷朝的诸侯而终于灭了殷。所以大国安抚小国就能成就王业,以自己的强盛欺负弱小的国家必然灭亡。圣人不因为扩大疆域而使他的百姓困乏,驾驭车子的能手不因为加快赶路而使马疲惫。所以造父驾车不慌不乱,圣人治理国家不违背仁德。秦朝用锋利的马嚼子驾驭国家,挥动长鞭抽打八方,驾车的辕马、骏马已经疲惫不堪了,还越来越厉害地鞭打它,所以才有车毁鞭丢(国家灭亡)的事故发生。不是军民不众,也不是力量不强,但人心都背离朝廷,归附反叛势力,没有人为它出力。这就是高皇帝持剑取得天下的原因。如果我们皇上与匈奴单干和好,互相往来,天下安宁无事,世世代代没有战争的祸患,这样,军民还有什么战事,三王还有什麽愤怒的呢?”⑶
桑弘羊说:汉朝有匈奴这样的敌人,就好像树木有蛀虫,人身上有病不医治就会愈来愈重。所以有谋赂的大臣认为应该抗击匈奴,使其陷入困境。你们却说要用仁德去感化他们,这只能是嘴上说说,实际上根本行不通。你们那一套远不象三王,近不象秦始皇,(这样)能让官吏推荐你们治理国家,安定百姓、保卫边疆吗?”
文学说:“……如果我们认真地观察古代三王是怎么昌盛的,研究近代秦国是怎样灭亡的,分析两者之间齐桓公是怎样兴起的,(我们就应该)不用武力,实行礼义,废除暴力,崇尚仁德,撤除关卡,拆去边报防御工事,用仁义去开导匈奴,那么北面边境就会没有被侵扰的忧患,国家也就会没有战事了。”
桑弘本说:“事先不做好堆备,就不能应付突然事变。国内如果没有战争淮备,就不能抵御敌人的袭击。《诗经》上说:‘告戒百姓,要严守法度,防备意外。’所以有文治也必须有武力准备。从的宋袭公过分信任楚国,和楚王会盟而不加成备,以致遭到奇耻大辱,自身被囚,连国家也几乎灭亡。所以,虽然有诚信之心,但不知道随机应变,就是走向危险和灭亡的道路。……匈奴象狼那样贫得无厌,等待时机发动进攻,象狂风闪电般的袭击。而你们却想用诚信之心,用金银绸缎去安抚,相信他们毫无信义的诈骗,就好象亲近趾、跻那样的强盗,扶助吃人的猛虎一样啊。”
文学说:“《春秋》上说过:‘实行王道的人是无敌的,,就是说他的仁义深厚,道德纯美,天下人都服从,没有人敢和他较量交锋。他的德行影响到国外,凡是车、船所经过和人的足迹所能到达的地方,没有不蒙受他的恩泽的。就是蛮、貊那些风俗不同的民族,也通过几重翻译,自动前来进行朝拜。那时候,天下太平,君臣同德,彼此互相信任,上下和睦。虽有军队也用不着它,武器收藏起来不使用。老子说:‘犀牛没地方用它的角,螫虫没地方放它的毒。'所以国君要是讲仁,就没有不讲仁的;国君要讲义,就没有不讲义的。世上哪里还会有像趾、跻那样的人让我们去亲近的呢?”
桑弘羊说:“……现在,心怀叵测,阴险诡诈,他们见利就想上前掠夺,抓住方便机会就发动进攻,经常偷偷地到我们边界窥测,偷袭我们没有防备的地方。如果听信你们的话而毫无设防,那就像把宝贵的东西放在路旁而不去看守一样,想要它不丢失,那怎么可能呢?”
文学说:“如果至诚的信义著称天下,纯朴的德行传布四海,那么近处的人就会用歌曲来颂扬他,远处的人就会带来珍禽宝物来朝拜他。古时候,统治近处的人不靠成势,招来远处的人归附不用武力,而是靠实行仁义道德和任用贤良的人。这样老百姓对于做事情,就会不贪图安逸而乐于勤劳,对于财物,不要多而求少。上下相互谦让,路上行人像大雁飞行一样有秩序。那个时候,人们不希罕财物而崇尚道德,重视仁义而轻视财利,奖赏他东西他都不要,还有什么宝物需要看守的呢?”⑷
桑弘羊说:“老虎犀牛所以能够捕捉熊罴、 制服各种野兽,是因为它们爪牙锐利便于捕捉。秦国的势力所以越过各个诸侯国,吞并天下,统一中国,是由于占有险要坚固的地形,而且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乌龟和玳瑁有硬壳,狐貉就不能擒捉它们;蝮蛇有毒牙,人就害怕而且不敢轻易伤害它。所以,有防备就能制服敌人,没有防备就被敌人所制服。仲山甫纠正周宣王的过失,蒙恬修筑坚固的长城,都是为了防备侵犯抵御敌人于万里之外。如今不加强边防,耍想安定国内,就如同住家人没有修好院墙一样,夜间一有事被狗叫惊醒,必然糊里糊涂地不知所措。”
文学说:“……防备敌人关键在于施行仁德,而不在于边塞的坚固。如果真正把实行仁义作为险阻,以道德为要塞,贤人为兵力,由圣人来防守,就没有人能够攻破。这样,内地就不会有狗叫的警扰,边境也不会有惊慌不安的忧虑了。那么,人们还会手忙脚乱干什么呢?”⑸
…………
儒生们哪,你们把汉武帝打败匈奴的功劳归功于你们,不是太厚颜无耻了么?
儒生们对战争的态度是和他们的祖师爷孔丘一脉相承的。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也?”(必不得已去掉一个,三个当中首先是哪个呢?)曰:“去兵”。⑹(《论语·颜渊》)
卫灵公问孔丘排兵布阵的事,孔丘回答说:“关于礼仪、祭奠方面的事,我尚有所闻;至于行军打仗方面的事,那是没有学过的。”第二天,他就离开卫国走了。⑺(《论语·卫灵公》)
孔丘给人的印象是整日四处奔波,一生抑郁不得志。其实,他也曾得过志,就在他认为已知天命的五十岁时,鲁定公任命孔丘作了中都宰的官,后又升迁为大司寇,代理宰相职务。喜形于色的孔丘一上任就干了几件事:第一件是撕下仁爱面纱,杀了“持不同政见者”少正卯;第二件就是让男女走路分开,大路朝天,各走半边;还有一件就是鲁国连着打了三次败仗,孔丘问一个士兵打仗时逃跑的原因,士兵说:“我有老父,我如果战死,就没人养活我父亲了”。孔丘认为他很孝,不但不责备他,反而提拔他做了官。“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孔丘奖赏了逃兵,鲁国人就更容易打败仗了)。⑻
难怪韩非说儒术乃“亡国之言”,商鞅说以儒治国“敌至必削”“必削至亡”。
法家一针见血的预言,很快就被历史所证实:被孔丘所周游过的,受儒家思想不同程度感染的六国,并没有像孟轲这个江湖术士向六国国王所许诺的“仁者无敌”,而是先后亡了国。“孔子西行不到秦”⑼ 没有受到儒家思想毒害、信奉法家思想的秦国,最终凭着自己的军事实力,击败、吞并了六国,创建了东至大海,西至甘青高原,北至河套、辽东,南至岭南,辽阔的大一统帝国。
继承秦制的汉帝国,军事更加强悍,疆土更加辽阔。汉武帝期间,汉人对西北的匈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给了匈奴人以致命的打击。然而,就在汉人的军事鼎盛时期,儒教又重被尊崇,从此埋下了汉人亡国的祸根。
汉人亡国的征兆,在汉朝之后的晋朝既已显现。
西晋惠帝时,爆发了“八王之乱”,这时,在汉朝时投降汉人的南匈奴们认为反叛汉人、复兴祖业的时机到了,于是五万多匈奴人公推刘渊(因汉高祖刘邦曾与匈奴先祖冒顿相约为兄弟,南匈奴降汉后,匈奴贵族皆改姓刘)为大单于,公开反晋。公元311年,匈奴人攻陷西晋都曾洛阳,俘获晋怀帝司马炽。公元316年,匈奴人又攻陷西晋临时都城长安,俘获晋愍帝司马邺,西晋灭亡。
从此以后,在长达265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中原黄河流域,一直被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所占领。
继承鲜卑人北周政权的隋朝统一了全国,结束了五胡乱华、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隋是个短命的王朝,兴起于山西太原的唐很快就取代了他。唐的开国皇帝李渊,自称是汉代名将李广之后,并将老子李耳当成自己的先祖,并为此对道教倍加推崇。
唐之后,在中国的中原先后建立了五个王朝,同时其周边地区先后存在着十个割据政权,史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五代十国。在五代中,后唐、后晋、后汉三个王朝皆由沙陀族人所建。
53年的五代十国被宋朝终结。宋朝是一个汉人建立的统一的王朝。
汉人建立的宋朝,是儒家思想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这不仅表现在宋朝大儒云集,宋朝理学兴起,还表现在法家人物王安石变法所遇到的阻力和失败上。
鉴于北宋国力贫瘠的现状,王安石发动了以理财、整军为主要内容的变法,以求加强中央财政和军事力量,但是变法因遭到了儒家保守派的坚决反对而最终以失败告终。王安石本人也受到了司马光、程颐、程颢、苏轼、苏辙等大儒们的诋毁和诬蔑。
在中国这个儒教最兴盛的朝代,儒教所带来的社会弊病:官僚机构臃肿,政治***,军事衰弱等也最明显。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军事最为软弱的一个朝代。他先败于北方的契丹人辽国,再败于西边的党项人西夏,后被北方的女真人金国攻破都城开封,皇帝被女真人掠走。龟缩于江南的南宋,最后再败于蒙古人,最终连半壁江山也失去了。公元1279年2月,南宋的最后一个据点崖山(广东新会县南海中)被元军攻破,大臣陆秀夫抱着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汉人全面王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为一个宗教单元。虽然有法家思想在支撑门面,但终不抵亡国儒教的蔓延浸润,汉人从汉代尊儒到南宋亡国,也就一千余年的时间。
蒙古人的元帝国灭亡后,汉人建立明帝国。经过近百年胡人的血腥统治,汉人也沾染了许多骠悍之气,明的统治者将法家思想极度发挥,中央集权专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军事也较强硬。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儒教的浸润,最终东北的女真人趁虚而入,汉人再度亡国。
女真人对汉人的统治很成功,二百多年后,西来的欧洲人将清国重创,接受了一些西方思想的汉人趁势打倒了清帝国,建立了汉人国家--中华民国。日本投降后,中国大陆的统治者,***政府因一贯尊儒而导致了政治***、军事衰弱,其军队人数虽多,装备虽精,但终因内部缺乏团结、相互扯淡而最终被反儒的***军队击溃。失去大陆的***龟缩于小岛台湾,匍匐在美国的羽翼之下,苟且度日。
反儒的***建立的“人民共和国”军事上是强硬的,建国伊始,便与世界第一号强国美国在朝鲜半岛大打一仗,结果战成平局。文革期间,又因珍宝岛一个弹丸之地与世界上第二号强国苏联大打出手,结果军事上也没吃亏。***中国是自秦汉之后,近两千年来,汉人建立的军事上最强硬的国家,***确确实实让汉人一扫一千多年来的晦气。但是,“好景”不长,***死后不到三十年,第三代***人再度尊儒,中国的军事衰弱又开始了……。
儒教是地地道道的亡国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