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 案有不信。犹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省谓我自然。
看出来没有?
(4)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鸣呵!中有请也。甚请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唯望唯忽”被篡改成了“惟恍惟惚”。
(5)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兹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兹昏;人多知,而何物滋起;法物滋章,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我欲不欲,而民自朴”被篡改成了“我无欲,而民自朴”
在灌输无欲的那一套
(6)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交也,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牝恒以靓胜牡。为其靓也,故宜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牝恒以靓胜牡。为其靓也,故宜为下。”
我说的明确一些啊,牝,就是女的小妹妹,牡,就是男的小弟弟,
“牝恒以靓胜牡”,被改成了道德经中的“牝常以静胜牡”。
“靓”被改为了“静”,
靓是什么意思,我想不用我说你也知道。
老子这里说的实在是很清楚,很露骨的啊,哈哈。
我们已经初步领教了蜥蜴人势力集团篡改道德经的巨大阴谋黑幕。
(2)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二章》
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声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昔而弗始也,为而弗之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老子原文:夫唯居,是以弗去。
被篡改后: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大家记住啊,成功后要居功,夫唯居,是以弗去,哈哈。
还有,重大改动,“声人”被改为了“圣人”!停会儿我们在来详细说这个。
还有,那个什么“功成身退”也是蜥蜴人添加上去的,老子根本没有讲什么“功成身退”。
(3)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声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乎知不敢,弗为而己。则无不治矣。
老子原文:使乎知不敢,弗为而己。则无不治矣。
被篡改后: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就可以“无不治”吗?这恰恰是蜥蜴人要灌输给你的。
那种所谓“无为”的思想是错误的,是蜥蜴人灌输的!
还有,“不上贤,使民不争”被改成了“不尚贤,使民不争。”“尚”与“上”在古文中虽有相通之用,然而在这里却表示着不同的含义。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句话,在《老子》中原为“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乎知不敢,弗为而己。则无不治矣。”
“为无为,则无不治”又是被篡改后要灌输的重点内容,所谓的“不争”与“无为”是《道德经》强加于《老子》的理念,老子思想中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不争”与“无为”。
(4)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始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
老子告诉我们:道,冲,始万物之宗,
而不是: 道,冲,似万物之宗,
(5)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声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与?虚而不淈,踵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1.还是声人被改为圣人
2."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被改成了“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使得原为“意见听得太多了,反而没了应对的招数,还不如坚信自己心中已成熟的主见”的意思,变成了“议论太多,注定行不通,还不如保持适中。”摆出了一种对社会漠不关心的姿态。
哎呀,我说现在很多中国人不怎么敢说话。
(6)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玄牝之门,就是小弟弟小妹妹,是谓天地之根,
被篡改成了仅仅是“天根”。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为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声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老子的原意似乎是,不要不私拿东西,才能成其私,呵呵,似乎还不太恰当……
(8)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踵善时。夫唯不静,故无尤。
1.
老子原文:夫唯不静,故无尤。
被篡改成:夫唯不争,故无尤。
呵呵,钓鱼岛事件,你不争就无尤了吗?
你要不静,要经常动,才能无尤!
哈哈,什么狗屁“不争”,蜥蜴人就怕我们真正的华夏人跟他们争!
儒教也怕道教跟它争,所以灌输不争的思想,连道教核心经典道德经都被篡改了。
2.“言善信”被无端添加进去了。
估计是蜥蜴人集团要教育我们什么说话要讲信用,什么儒教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类的。
我告诉大家,我们道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不可以撒谎”戒条的宗教。
哈哈,这是一个重大区别,其他所有宗教都有这一条,唯我们道教没有。
承诺并不一定非得要实现,说过的话不一定非得要算数。
因为情况是复杂的,必然会发生一些随机应变的情况。不可以这么死板的。
连儒教中孔子孟子都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的,耻笑“言必信,行必果”的是“硁硁乎其小人也哉”。
更何况老子呢。
3.“水善利万物而有静”被改成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哈哈,“不静”被改为“不争”,有你的呀!
再有大道似水,蜥蜴人又在灌输“不争”的教条了。
真正的大道修炼,厉害的很呢,不争哪行。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被改成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夫唯不静,故无尤”被篡改成“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是蜥蜴人为呼应前面在第三章里首先提出并强加于《老子》原文中的“不争”与“无为”的理念;因而不得不把第一个“静”字前面的“有”字,也改成了与原来意思完全相反的“不”字,从而强调“不争”二字,以与前文相呼应。由此可见,所谓的“不争”与“无为”都是篡改者别有用心的阴谋,根本不是老子所固有的思想。
一个个巨大的秘密正在揭示。
我知道蜥蜴人那边会派很多人到网上来围攻的,不要紧,谁都不是我的对手。
即使蜥蜴老怪对我也是无可奈何,哈哈。
(9)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镜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贵富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而盈之,不若其已。而棁之,不可常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差异重点分析:
《老子》原文“功述身芮”是积极向上的“天之道”。《道德经》把它改为“功成身退”,变成是对待生活要激流勇退、适可而止的人生哲学。这是不求上进的消极态度,且美其名曰:“天之道也”;其以鱼目混珠的良苦用心,昭然若揭!
功成身退,还是不让你居功,好让你把功劳让给蜥蜴人。哈哈。大道修炼,要的就是私心,没有私心,就修不成。
(10)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也,是谓玄德。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毋疵乎?爱民栝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啊呀,莫名其妙多了个“为而不恃”,跟什么”功成身退”“功成而不居”是一个道理,就是想让你把你的功劳白白让给蜥蜴人,辛苦是你的,功劳是蜥蜴人的,哈哈。
“爱民栝国,能毋以知乎?”被改为“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被改为“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蜥蜴人僵尸就是想搞愚民政策,“无为”又“无知”。多么阴险啊!
(11)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一章》: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眞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燃埴为器,当其无有,埴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之口爽,驰骋田腊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五色使人目明,驰骋田腊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声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罢耳此。
老子的“五色使人目明”竟然被改成了“五色令人目盲”。
蜥蜴人为的是强调“圣人”绝对不能与这些声色犬马的事情沾上边,进行“禁欲”教育。
“禁欲”的本身就是违反人性的,是蜥蜴性,僵尸性。
(13)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苛谓宠辱若惊? 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拓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汝可以寄天下。
(14)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束而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原文: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被篡改成: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先前以述,道非恒,有变,那么当然是要“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怎么能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呢?
这里完全篡改了老子的原意!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恰恰是蠕教要用周礼来“御今之有”!这里的篡改是在公然宣扬儒教思想。
(15)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湛呵!其若谷。浊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所以能敝而不成。
“夫唯不欲盈,所以能敝而不成”被篡改成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6)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 ,吾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情。情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亡亡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
这里前面已经分析过了
(17)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 案有不信。犹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省谓我自然。
(18)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情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兹。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19)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未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绝声弃知,民利百负。绝仁弃义,民复畜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20)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二十章》:
唯之与诃,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漯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望呵!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才!众人熙熙,若飨于大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累呵!似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湷湷呵!俗人昭昭,我独昏呵!俗人蔡蔡,我独闷闷呵!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悝。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21)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鸣呵!中有请也。甚请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我认为,这里的“请”是通“情”的,看原来的竹简,确实是情!
“幽呵!鸣呵!中有情也。甚情甚真。其中有信。”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中有情也。甚情甚真。其中有信。
(22)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曲则金,枉则定,漥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声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明,不自见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虚语哉!诚金归之。
委曲不能求全,老子说“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虚语哉!诚金归之。”
“曲则金”被改成了“曲则全”。
(23)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不能久有,况于人乎?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者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24)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视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炊者不立,自视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25)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渊呵,缪呵!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绣呵,缪呵!独立而不垓,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重为轻根,清为躁君。是以君子众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把“清”字改为“静”字,又露出了“狐狸尾巴”!
(28)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鸡。,恒德不鸡;恒德不鸡,复归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贰。德不贰,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29)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椭。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炅或吹,或强或,或培或椭。是以声人去甚,去大,去诸。
----------------
凭空添了一句“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又在灌输无为思想。
(30)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骄,果而毋矜,果而勿伐,果而勿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而老,是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惊呼啊,
蜥蜴人篡改老子道德经到什么地步了?!!!!!!
两千年来,道教公开的,一直是以被篡改以后的道德经为修炼第一经书。
用这样的经书修炼,能修炼出什么东西来,大家可想而知啊。
可是,为什么两千年来,就没有谁敢公开曝光之呢?是受到了什么样的威胁呢?
连张三丰都不敢指出来。怕的是什么?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是蜥蜴人添加上去的,不是老子的话。
其实,大军之后,未必有凶年!